(10/7)波卡拉山谷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下,壯麗的高山與湖泊,有小瑞士的稱號,而費娃湖則是最具代表性的景點,天氣好時不僅湖光山色,連安娜普娜山群(Annapurna Himalayan Range)都映入湖中,因此來到波卡拉最主要就是要看費娃湖。
搭小船划向湖中的小島,有如日月潭的光華島一般,而島上的瓦拉希(Varahi)神廟雖然規模小,卻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,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的野豬化身Jaya Barahi,雙層階梯式屋頂則是第一次見識尼泊爾的建築風格。
看似美麗的神廟,因為島上鴿子多,鴿糞散落於神廟的屋頂與地板等處,雖有用水沖洗,但環境的衛生的感覺並不是很好,進入廟摸拜還需脫鞋(要小心避開地上鴿糞),讓人有點退避三舍,只能用鏡頭補捉其特色。
鴿子多,不難發現其原因(信眾餵食)。
拜拜後的信眾額頭會讓廟祝點上紅點保平安
既然是渡假地方,閑逛的時間不可少。(波卡拉街道)
午餐前往餐廳途中,順道看看波卡拉舊城區。幾棟五、六十年歷史的磚屋,與附近水泥平房迥然不同,木頭門窗雕工繁複,雖還沒真正見識尼泊爾千年古蹟,但已可感受到尼泊爾的藝術蘊底。
而這個 Mahendra Cave洞窟並無啥特殊之處,倒是入口五顏六色的塗裝(左)有著印度教的色彩,洞窟最底處設有印度教神祈,當地導遊說那是騙人的,也實在好笑。
坐在旅館對面二樓餐廳,叫杯咖啡與pizza,看著下方街道往來的遊人,一派悠閒。載著多種香料的攤車,色彩組合特別,香料在尼泊爾日常生活中,與印度一樣佔有相當地位。
這時下方來輛身影熟悉的攤車,不是昨日那位老闆嗎,只見他生意真好,不停有顧客上門,太太也不管pizza還沒吃完,就趕緊下樓去,怕攤車推到別處去。也許有了昨天的經驗,今日與老闆的溝通就很快。
這裡的攤車樣式似乎是制式的,因為舉目所見都是這個樣子,外面則書寫所售的食物名稱。對了,英文也是尼泊爾法定語言,所以英文表達不用意外。
今日除了再點昨天吃的Pakora 帕可拉外(左),也嚐試另一種 Samosa 沙摩沙(右),有看到嗎 ? 小吃是用作業簿的紙來包,哈。介紹一下沙摩沙(Samosa),包著馬鈴薯、加哩等內餡的麵團,折成三角形放入油鍋油炸,外皮酥脆而馬鈴薯內餡鬆軟,並帶有加哩香,一樣很美味。
攤車除這兩種小吃外,其實還有兩三種小吃(Chapati等)值得再試,本想留待後續幾日再品嚐,可惜後面行程並未讓我們有機會再遇着。
而炒豆子也是常見的小吃,往往遠處就能聞到香氣,各式各樣的豆子現炒再加點蔥花與香料,可惜只有聞一聞,沒實際品嚐。
喀什米爾羊毛世界有名,朋友介紹太太可在此店購買喀什米爾羊毛製品(因為老闆有個台灣女友),不過還是得攀親帶故加殺價,才買到品質不錯,價格可接受的物件,披肩、圍巾、毛衣算是此行買最多的紀念品。
魚尾峰(6,993米)並非尼泊爾最高山峰,但因視野角度的關係,從波卡拉遠眺,其山形卻顯得挺拔突出,讓後面的諸峰感覺都較低矮(實際上都比魚尾峰高)。這是清晨四點多起床,上沙朗闊山Sarangkot(1,592米)看安娜普娜山脈日出後所拍,我們算是幸運,因為沒多久,我們身處的沙朗闊山也雲霧繚繞,後頭晚上山的遊客根本看不到任何景像。
由於清晨摸黑上山,根本不知周遭景緻,等下山的時候才能欣賞沿路風光。
山上人家的生活按我們的標準算是很辛苦,飲用水都是要到路旁的取水站裝取,所以等候取水是下山最常看到的景像,零散幾家小店賣著紀念品,展示商品看起來就知陳設許久。
趕著提水的小孩(左)登山路(右上)載我們到山腰處登山的計程車(右下)
(10/8)清晨再次享受費娃湖的湖光山色,湖面上停著色彩鮮豔的小船,而厚厚的雲層則遮住背後的山脈,讓我們期待的美景落空。
湖畔並無太多人工設施,走在泥土湖堤上還是會激起一點塵土,而劃破這寧靜畫面的是成群的烏鴉“聒聒聲”。湖中神廟嬝嬝清煙,一早已有信徒前往摸拜。
費娃湖
湖邊洗衣的婦人
早餐前還是買個麵包解饞
機場看魚尾峰
由波卡拉機場(Pokrara Airport)搭機返回加德滿都,機場並無加德滿都那般擁擠的場面。
從機窗外望,不仔細看的話,還真會把山頭的白雪當是白雲。飛回加德滿都的航行,導遊貼心安排我們坐在飛機左側位子,讓我們能一睹喜馬拉雅山脈的雄偉,雖在波卡拉沒能搭小飛機近看聖母峰(USD 180元/人),但此刻也算是心滿意足了,山真的是高。
此次與我們同行的黃小姐(獨自一人),在以往旅行經驗裡,常會有獨自旅行的女性,但卻沒遇過獨自旅行的男性,這樣的結果我想男性的朋友應多思考想想。(機場接泊車內)
回程雖沒再次感受去程的擁擠,但回程的行李提領,又是新體驗。
沒有輸送帶採人工裝卸行裡,看似混亂,但核對行裡條的步驟還是沒省略。告別了自然生態與休閒,回到加德滿都谷地,壓迫的人群,似乎告知人文旅程即將開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