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野外一般鸚鵡有因當地氣候(乾濕季)或是食物供應的多寡,衍生出繁殖的季節,然而圈養的鸚鵡,無食物等因素加上台灣氣候溫暖,因此只要鸚鵡適應籠舍後,營養充足,繁殖就終年不斷,也就無所謂的發情期間。雖然如此,一年四季中還是有因季節不同,造成繁殖率與雛鳥的育成率的差異,而鳥籠是否有光照,也是繁殖是否成功要素之一。陽光扮演著促成鳥類開始繁殖行為的一個重要角色。當冬末白晝時間逐漸增加時,鳥類腦下垂體產生的荷爾蒙,將刺激生殖腺分泌性荷爾蒙。 鳥類經由眼睛看到了光的改變,也可經由頭頂的皮膚來偵測日照長度的變化。其中,以紅光的波長最能引發性荷爾蒙的產生。
籠內鸚鵡(牡丹或小鸚)的交配通常會選擇在巢箱平台或是筆直的棲木上進行,交配前公鳥會一直繞在母鳥身邊,並以腳不斷碰觸鳥背,且會不斷反芻(吐漿)予母鳥,而此時母鳥則會張開翅膀,並蹲低身體,等待公鳥站上去。當公鳥站在母鳥的背上,兩爪會抓緊母鳥背上的羽毛,並進行有規律前後的擺動,其過程約會持續30秒到1分鐘。若中間過程沒其他鸚鵡打擾,可發現公鳥在達到興奮狀態時,有點像人類的行為,會有短暫的靜止不動(高潮射精),然後會從母鳥的背上滑落,其神情頗為好笑。若是過程中有其他鸚鵡打擾。公鳥會憤而攻擊旁邊的小鳥,而整個過程則又再重來一遍。
自慰中的牡丹
若是多隻鸚鵡圈養一起,其中有不成對公鳥,在交配的季節時,公鳥會有自慰的表現。由其棲木昰天然的樹枝時更容易發生,或許是受到同籠中已配對的鸚鵡影響,公鳥會選擇棲木上的凸起物,不斷的摩擦其性部位,而這樣的行為會感染到其他獨居的公鳥,若是鳥籠的棲木昰一般鳥店販售圓滑木桿,則較少(無)此種情況發生。而獨身的母鳥不會有自慰的形為,但會不斷張開翅膀吸引公鳥,但此舉似乎不會奏效,因為鸚鵡的配對並非一蹴可幾,上述觀察係以牡丹及小鸚為對象。 (本文係個人經驗談及摘錄自http://www.parrot-tree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