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混養不同顏色的鸚鵡,主要是讓籠內顏色更為生動活潑,但結果就是會生出許多混雜顏色的後代,當然其價格沒純色(原色)的好,但有時候也會有意外的驚喜。
其實利用基因組合或突變,培育出不同顏色(colour mutation)的鳥種,是許多專業飼主的夢想,其中以阿蘇兒、牡丹(Love bird)、玄鳳(Cockatiel)、文鳥、胡錦、錦華(Zebra finch)、環頸鸚鵡(Ringneck)等鳥類,是被培育最多樣的鳥種,如此多樣的顏色增添許多色彩。當然就自然觀點而言,色彩的突變本來就是存在的,只不過突變的鳥類其體色因欠缺保護,容易被天敵所害,難活存於大自然中,今圈養的鳥類無天敵的問題,也造就了許多纖豔顏色的鳥類。因此飼養鸚鵡,除了當寵物鳥外,觀察混色的結果,也是很有趣的事情,當然若能培育出特別顏色的鳥種更是挑戰。
以阿蘇兒為例子;阿蘇兒身上有兩種色素,黃色色素在羽毛裡,黑色色素則在"藍層"的底下,阿蘇兒顏色的變化視這兩種色素的出現和分佈的情況而定,有時只出現一種色素,有些時後兩種同時出現,如果黃色色素消失,鳥兒的顏色偏向藍色,因為光線透過藍層反射出來。若黑色素消失,鳥兒則呈現黃色,如果兩種色素同時消失就變成白色。但由於藍層仍然存在,因此在光線下會看到淡青色,綠色的阿蘇兒身上的黑色素存在羽毛的中層部分,黃色色素則是存在羽毛的外層部分。<此段摘錄自台北市家畜衛生檢驗所 李璠獸醫師審訂"阿蘇兒"一書>
黑頭黃胸牡丹,係以紅牡丹(公)與藍牡丹(母)交配所產生的,當然同水孵出的雛鳥,其顏色每隻不見得均勻,如有些黑頭部分不夠黑,有的胸部黃羽攙雜紅牡丹的紅羽,但是幾年的飼養後,可發現原黑頭及黃胸更為纖豔明顯。(此為個人經驗)
堪稱鸚鵡界的大事,是終於培育出整隻為紅色的灰鸚。當我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,此紅色的灰鸚該稱為什麼鸚鵡。正常的灰鸚僅有尾羽的部分為紅色,當人們挑選部分的變種,也就是部分腹羽也是紅色的灰鸚再互為配對,終於產生整隻為紅色的灰鸚,這整個培育過程長達14年。
(圖片係翻拍於parrot雜誌 issue 120 p.5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