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偽裝情侶鸚鵡(Mask parrot)俗稱牡丹與桃面鸚鵡(Peach parrot)俗稱小鸚,統稱愛情鳥(Love bird),是眾多情侶鸚鵡其中之一種,有許多不同的顏色,混養在鳥籠時相當漂亮,其特徵最顯目的是牠的白眼圈,這是偽裝情侶鸚鵡最大的特色,其缺點是聒噪聲音大,若是數量多怕會影響鄰居,還好叫聲通常是早晚較為頻繁。由左至右為黃牡丹、藍牡丹、黑頭牡丹。
特徵: 身長約:14公分 平圴壽命:10年(我的經驗是壽命比10年更長) 兩性差異:公鳥骨盤較閉窄(常摸骨盆可分辨出來) 幼鳥:孵化23日,42日後羽毛長成
| |
|
飼養方法:以榖類種子、向日葵種子、水果和菜葉為主食,亦需經常補充紅土(提供礦物質及鹽份)。通常書上建議能將每對準備繁殖的雌雄鳥分開飼養,以免發生爭鬥,但我的經驗是,混養雖然爭鬥無法難免,而且非常激烈(流血、腳指咬斷),且爭奪巢箱通常是母鳥,公鳥似乎只能在旁偶而幫幫忙。但籠內生態一旦確定後即相安無事,且繁殖率較高(容易彼此影響)。飼養環境只要不要直接受風、有遮蔽的地方飼養即可,若能有點日照更佳。天氣雖冷,但只要食物不缺不受風,鳥兒依然可適應(氣溫在10度以下,甚至2、3度仍是OK)。鳥舍(籠)內要可放置巢箱,供棲息及繁殖用。不論氣溫,健康的鸚鵡喜歡水浴。水浴可使鳥兒健康及羽毛顏色漂亮,浴後飲水會濺出減少或骯髒,所以補充更換飲水很重要。

繁殖:通常配對成功的鸚鵡,只要籠內置有巢箱,在不隨變移動鳥籠的狀況下,只要你發現母鳥進進出出巢箱,後來僅餘公鳥在巢外,那肯定一定是在抱蛋(母鳥孵蛋期間公鳥餵食母鳥)。只要耐心等後18~21天,若發現飼料消耗很快,表示雛鳥已孵出,再等個5.6天,便可聽到雛鳥索食的叫聲,即可小心打開巢箱觀看成果。一般來說鸚鵡皆是兩兩成對並列,但混養的經驗(公母鳥數目不平均)中,亦會有三隻成伴之關係(無鳥巢情況)。
(約1星期的雛鳥)
|
養成:通常一窩蛋(5-6個)孵出4-5隻雛鳥,算是很不錯,個人最高記錄是孵出4隻。但由於孵出的時間不一,往往造成前後孵出的雛鳥成長體型差異大,此原因也造成較小的雛鳥被較大的壓死或無法爭食,因此能順利養成可能3-4隻,當然母鳥的育雛經驗也重要。當幼鳥能夠獨立進食後,最好將幼鳥另外放置(母鳥通常也會咬亞成鳥,強迫逐出巢箱),以避免成鳥啃咬幼鳥,也可以讓成鳥進行下一次繁殖。通常一對成鳥在已適應的環境下,一年抱蛋4次(每次5-6個蛋)不是問題,每次孵出養成3至4隻,一年增加15隻不是問題。
(爭奪巢箱)
注意事項:鳥籠門應以扣環扣住,避免鸚鵡自行開啟逃脫,畢竟鸚鵡是智商高的鳥類。抓鸚鵡時應戴棉質手套,避免被其鳥喙咬到流血。通常天冷飼主往往會在鳥籠外頭覆蓋布,建議不要。因為鸚鵡喜歡咬東西,棉布會被咬破成一條條棉線,而棉線會纏住小鳥的腳或頭,若沒即時發現,造成小鳥殘廢或死亡。母鳥抱蛋次數3-4次後應強迫停止一段期間,避免不斷的育雛造成母鳥體質變差,當然此期間礦物質的補充應不間斷,對於母鳥及雛鳥皆有助益。
疾病:常見的疾病通常是眼疾,尤其是鳥口眾多時會彼此感染,因為鸚鵡習慣會在棲木磨喙,有眼疾的小鳥也會把病菌留於棲木上,造成彼此感染。通常處理方式為把病鳥抓出隔離抹藥,棲木清洗並用熱水燙過。有時較慢處理治癒,眼睛則產生一層薄膜而無法看東西,此時你會發現小鳥怎都是以同一個方向面對你,因為另一眼已失明。適度於飲水中添加抗生素,是不錯的方式,但鳥籠的清潔則是維持健康基本要素。
價格:由於愛情鳥在台灣算是繁殖相當多之鳥種,價格已屬大眾化(250-2000/隻),視顏色而定,而黃化紅眼的品種又較貴點。但有些顏色的鳥種台灣似乎也少有(進口或繁殖),比如黑牡丹、馬達加斯加牡丹等,當然這些鳥種的價格就較高。

黃小鸚4隻與虎皮鸚鵡6隻混養(戶外鳥籠)。
|
2007/3目前家中鳥口計有小鸚10隻、牡丹13隻、虎皮20隻、紅腰3隻、橙額太陽2隻,總計48隻。由於鳥籠置於頂樓,常吸引許多不速之客(麻雀、白頭翁、斑鳩、喜鵲)來撿食地上的飼料,也常有愛鳥人士走失的愛鳥,當然就此在我家就住了下來。
資訊:台灣目前專業鸚鵡雜誌無,相關鸚鵡的書籍有限,所有的資訊似乎都是專營鳥店或進口商提供,個人是由網上訂閱英國Parrot雜誌及澳洲Birdkeeper雜誌,很希望台灣能有相關鸚鵡協會的成立,提供相關愛鸚人士訊息。
【後記】
1.95/12 新增孵出黃小鸚2隻,96/1/21已開始離巢練習,由於大鳥籠中尚有其他成鳥,1/25被咬的遍體鱗傷。96/3頭頂紅色部份已開始變深。
2.96/1/13 補獲飛來覓食紅牡丹1隻(公的),連續抓了三次才被我抓到,可能在外流浪很餓吧,當我失手沒逮到,它還是沒飛走,最後還是成為家中鳥口一員。

3.96/2/13 一早又飛來1隻派特藍小鸚(左二),同樣也是在外頭不知餓了多久,一下子就被我抓到,放到鳥籠中就猛吃飼料。左三則是一個月前拾獲的紅牡丹。

4.96/03/30 新增黃小鸚1隻(約2星期大),4/14已離巢,與前窩小鳥同亦被其他成鳥攻擊。
5.96/06/18 增黃小鸚1隻(已長羽)
6.96/8/25 增加黃小鸚1隻(前陣子酷暑2隻死亡)
7.96/12 增加黃小鸚1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