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浴的功能最主要是保持鸚鵡毛羽清潔,避免有鳥蝨的產生,毛羽經過沐浴及鸚鵡自身的清理,會顯得更為鮮豔漂亮。而沐浴亦是一種遊戲,尤對圈養中的鸚鵡。
一般中小型鸚鵡會利用在籠內飲水盒沐浴,尤其是剛更換飲水的時後,會因沐浴的關係,水飛濺鳥籠並造成飲水盒水量減少,此時需再遞補水。或於籠內另外放置磁盆,鸚鵡則會踩入盆內振翅洗浴,當然籠內若有多隻鸚鵡,牠們會輪流洗浴。而另種方式是可利用澆花的噴霧器,噴灑水霧亦可達到沐浴的效過。(購買一個20元的噴頭,裝在空保特瓶上即可製成簡易的噴霧器。)
鳥類的體型不論大小,洗澡的方式大同小異。鳥會先把頭部浸入水中,然後很快地抬起頭並在水中拍動翅膀。之後很用力的抖動身體,讓羽毛鬆散。最後整理羽毛,讓全身羽毛都塗上從尾部油脂線分泌的油份。 而像大型鸚鵡(如灰鸚),由於體型大,水盒、水盆皆不適用,可把鸚鵡帶到浴室用蓮蓬頭淋浴,牠們大都會安靜的享受。
鳥類的體型不論大小,洗澡的方式大同小異。鳥會先把頭部浸入水中,然後很快地抬起頭並在水中拍動翅膀。之後很用力的抖動身體,讓羽毛鬆散。最後整理羽毛,讓全身羽毛都塗上從尾部油脂線分泌的油份。
鳥類擠壓油脂腺 (uropygial gland),將油塗在羽毛上的行為,就叫上油。 這個乳頭狀的腺體, 位於臀部,就在尾巴的基部上方(俗稱七里香, 就是鳥屁股,油水最多的地方)。藉由擠壓與磨擦油脂腺, 鳥類用嘴滑過這腺體時,順便也沾上了油, 然後在梳理羽毛時將油塗佈於羽毛上。油滋潤了小羽枝,使得它們能維持長久不易碎裂。理過並上好油的羽毛,是一件良好的防水衣,因為小羽枝緊密的結合使得水滴無法滲入羽毛內。某些種類鳥的油含有 ergo sterol,它在日光的照射下轉換成維生素D,鳥類吃下它可防治包含佝僂病在內的某些疾病。
鳥類用喙(鳥嘴)梳理身體各部份的羽毛,使得小羽枝(barbules)能夠重新連結各羽瓣 (vane)的動作,就叫整理羽毛。像麻雀這般的小鳥約有 2,000 枝羽毛,而體型大的雀鳥,如天鵝,就約有 25,000 枝羽毛。大部份的羽毛具有一中央軸,稱為羽軸(rachis),羽軸兩邊的羽面稱為羽瓣。羽瓣則由無數小羽枝互相鉤結而成。整理羽毛可使原本分開的小羽枝再度結合以維持羽面的平整。梳理平整的羽毛可使飛行更穩定和具保暖作用。
羽毛可大致分為四種:
飛羽---飛行用,長在翅膀和尾巴
廓羽---組成鳥類外觀和保暖作用
絨羽---保暖
飾羽---顧名思義,裝飾作用,求偶時展示這些亮麗羽毛吸引母鳥
沐浴的水溫是許多飼主所擔心的,尤其是冬天。一般而言水的溫度只要一般常溫即可,因為鸚鵡會自行測試溫度進行沐浴,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採用熱水,此舉反而使鳥兒羽毛的油脂流失不利保暖。而大型鸚鵡的淋浴應選則白天大太陽的時候為之,開始水量也不宜過大,並從腳部、尾羽開始沖洗,然後伸張其翅膀,不可一下子從身上淋下,會令鸚鵡害怕。沐浴後不宜直接受風,不然感冒可能就接踵而致。當然沐浴也不盡然都是用水,之前飼養斑鳩,就需用沙浴,但不論如何,沐浴對於鳥兒絕對有正面的幫助。(本文為個人經驗談/及摘錄自http://www.parrot-tree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