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打開厚重的木門,進入地鐵站,震耳欲隆的聲音是對莫斯科地下鐵的第一個印象。
不同與於我們的捷運的明亮、紐約地鐵的亂與塗鴉,莫斯科地鐵卻展示出另一種另人不敢置信的風貌。
輕鋼架的天花板,日光燈的照明是我們在台灣常見公共設施的寫照,相對照莫斯科地鐵各站,
銅製的吊燈、壁畫、大理石、雕像,你說這是地鐵車站,我想只有地鐵進站時那吵雜的聲響,
你才會回魂的認知,喔,這是車站。
若不是當年史達林因冷戰需求背景,開挖莫斯科地鐵,
以現在的成本考量,想要建如此漂亮的地鐵,可能會招致許多議論。
但也拜社會主義之賜,讓我們可欣賞如此藝術化的車站。六十幾年的經營發展,
現在的莫斯科地鐵有如蛛網般,提供莫斯科市民便捷又便宜的交通工具。
路線圖與相當長的電扶梯
各地鐵站內皆無廁所,也看不到通風設施,只有到站下車快速行走的乘客。
心想如何讓它空氣流動呢?原來地鐵在地底下車道有如唧筒般的把空氣帶入,
而牆壁內隱藏的通風口讓污茁的空氣流出,形成一個對流的狀態,
因此在地鐵站內並不覺得悶,但是噪音就顯得較為大聲。
莫斯科地鐵有許多線,往來地鐵車廂有新有舊,相片中的車廂屬較新的。
地鐵的班次密集,因此轉換各線欣賞各站的特點皆很便利,
不過所有指示皆為俄文沒有英文,所以俄籍地陪總要我們跟緊,
不然搭錯車,自己要回來那可要大費周章。
車廂內各站到站指示
各城市的地鐵發展歷程各不相同,但不可否認的是,地鐵已是各大都會城市必要的交通工具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