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草嶺古道上的「雄鎮蠻煙」,鐫刻在狀似烏龜的巨石上,巨石與週遭地貌有點不協調,
感覺好像是從他處搬過來的樣子。此碑係清同治六年(西元1867年)劉明燈北巡噶瑪蘭,
走到山腰之際,大霧彌漫方向難以辨視,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,
於是就地題下「雄鎮蠻煙」四大字,摩崖刻勒在石碑上,藉以鎮壓山魔,現為三級古蹟。
古道啞口前的「虎字碑」一樣是劉明燈書,如符的虎字,一樣是鎮魔功能。
這次走此古道純是運動與看這兩個碑,由福隆走到啞口再原路折返,約三個小時路程。
若是一般旅遊,則由宜蘭大里天公廟出。古道以啞口為界,由福隆至啞口一路上坡,
到了啞口,天氣好的話可眺望龜山島,由此開始是下坡路段。古道有這兩座石碑襯托,
更顯其歷史意義,不過大多數的遊客總是擰著「福隆便當」,等走到這兩座石碑處,
便席地而坐喀起便當來。
芒花是此時古道最有特色的植栽,尤其是在啞口附近,因為東北季風風勢強勁,
樹木難以生長,因此造就整個山頭都長滿了芒草。
整條古道都是這種石板路很好走,假日的時候健行遊客相當多。當然走到啞口折返,
與一直走到宜蘭完成整個行程,所花費的時間差不多,差別在是自行開車或選擇搭火車。
三個小時走下來滿身汗,而古道入口也別有風貌,難得看到農夫開始整地,
不過看看這季節,想不透是要種什麼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