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早上出納帶一包熟的蘋婆(ping-pong)給我品嚐,也隨手帶個豆莢讓我瞧瞧,

想說我可能不知道這是?哈,還好我不是“都市俗“ ,對這台語稱“蘋彭“的東西,

算是有點認識,只是在北部地區真的難見到吃到,讓我也快忘記它的味道了。

分享給辦公室同仁品嚐,一人一顆,不過讓我感到意外的是辦公室20幾個人,

竟也都不知何物?怎麼在地人也都不了解呢,而目前中南部現正是產期。

辦公室同仁家中也有栽種,隔日帶了一小袋來給我,讓我可仔細看這奇妙的果實。

熟透的果實與未熟的顏色不同,從外型就可知為何有“鳳眼“的另一名稱。

<摘錄>

蘋婆樹又稱“鳳眼果“,”潘安果“ ,莢內藏有種子一〜五粒,成熟時果莢裂開,裡面有如同鳳眼微開狀的黑褐色種子,宛如有一雙鳳眼在樹影中瞪著你看,仔細端詳後才知道原來是“蘋婆果“ 。民間習俗 農曆七月七日 “乞巧節“時,要以此果來祭祀,所以又稱它為“七姐果“ 。   

蘋婆樹的原產地是中國廣東以及馬來西亞,屬於高大喬木,嫩枝呈紫紅色,樹形美麗適合庭園美化,綠蔭,行道樹。 “蘋婆“的名字相當特別,果實有如大皂莢,莢內鮮紅,種子也如同皂莢子,果肉很像栗子,它的果皮有好多層,一層層剝開後始見果肉,過去罵“厚臉皮“的人稱為“蘋婆臉。 “   

“蘋婆果“煨熟去皮,有栗子的鬆軟感,果肉的顏色為淡黃木瓜色,無論煮或烤,滋味都甚佳,營養成份有蛋白質,脂肪,纖維,維他命甲,乙,鈣,磷及大量的醣類,極適合瘦弱或補充體力者食用。

 

蘋婆的應用與食譜-
         蘋婆食用取其種子,剝去黑色外種皮及中種皮呈半透明淡褐色之後,立見淡黃色種仁。可蒸,可煮,宜烤,糖蜜及紅燒等等。
(一)水煮鳳眼-以清水煮鳳眼果,熟透後剝皮,沾佐料,糖粉或細鹽,呈不同之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口味, 均十分美味。
(二)鳳眼果粥-生鳳眼果剝皮後與糯米加適量水煮成粥,加入少量糖調味即成。
(三)鳳眼果雞湯-隔水燉煮土雞,約四十五分鐘之後,再加入鳳眼果去外皮,放適量調味料再煮10-15分,待熟透後,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即可盛上桌享用。
(四)焙烤鳳眼果-以炭爐小火,慢慢烤鳳眼果,烤熟後,剝去 外皮即可食用。
(五)糖蜜鳳眼果-將熟的鳳 眼果加入適量的糖,再蒸或煮,待 糖溶化,即可得糖蜜鳳眼果實用。
(六)紅燒鳳眼果-水煮鳳眼果,剝皮後,燴入已調味並熟爛的紅燒肉或紅燒蹄膀之中,略煮幾分鐘,盤飾些青菜,添上紅燒肉及鳳眼果,即見色香味俱佳之美食。
如果選購蘋婆-
        
蘋婆的選購方法類似一般的豆莢類,挑個大,形狀勻稱,色澤保飽近黑褐色者為佳。很多人見了它卻叫不出名字。蘋婆的風味十分的特殊,一股淡淡的清香與眾不同,討人喜歡,像蛋黃又似栗子的果肉,和各種食材搭配亦不奪味,且含有高熱量是補充體力的最佳果。

鳳眼果又名七姐果,蘋婆,即為蘋婆樹的果實,屬於熱帶水果,目前在台灣的南部也有種植,因為外型就像“鳳眼“一樣,才以此命名。鳳眼果含有蛋白質,糖,β胡蘿蔔素等營養成份,可健脾止瀉,溫胃,治腹痛等,其中豐富的蛋白質更是素食者最佳的補充來源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aju0822 的頭像
    chiaju0822

    佳儒的部落格

    chiaju0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