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首里城跡(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)不得先粗淺瞭解琉球的歷史,1609琉球王朝雖被九州薩摩藩控制,但表面仍延續自1429明朝450年與中國蕃屬朝貢關係,直到1879,明治維新政府正式廢國立縣(沖繩),琉球王國自此不存在。所以看首里城跡,處處可見中國文化之影響(上圖:守禮之邦),看城跡(外城)無料,進入正殿(內城)需800円門票,因為現正在維護整修當中,外觀搭建棚架,因此也就省了,畢竟整個首里城在二戰(1945)時毀之殆盡,現狀是依18世紀原貌復原重建。
園比屋武御獄石門(上圖);以琉球石灰岩為建材,國王在外出時會在此祈求一路平安。雖然外形如門,卻不是給人通行,而是當成與神明之間的通道。在1933年被指定為國寶。在沖繩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,1957年加以修復。目前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產,於2000年登世界文化遺產。
歡會門
瑞泉門前
龍樋
漏刻門(背面)
廣福門前廣場眺望外城,久慶門(近端)歡會門(遠端),整體城廓外型看起來與中國城廓無異。
廣福門前的「日影台」及北殿
廣福門挑高通風若大的會場,
奉神門(兩邊搭起棚架)由此進入正殿(與南、北殿)
在外城西端展望台上可遠眺正殿、北殿、奉神門屋頂群,及那霸市區。
那霸市區
玻璃工廠則是穿插的景點,還是看得到琉球獅的身影。
而平和公園與其說是公園,應是公墓較為適當。二戰美軍跳島戰役中,於沖繩中部展開最大規模的登陸戰,整場沖繩戰役中,死傷軍民計二十多萬人,這些人的名字都被鎸刻於黑色大理石碑上。戰役影響所及,也就是琉球現存許多美軍基地,佔沖繩土地面積的20%,琉球享有比日本本島較低之稅賦,感念琉球人為日本的犧牲,琉球甘蔗採收不以焚燒方式,以緬懷戰時躲在地下坑道,被美軍燒死的百姓,若加上琉球原本獨特的歷史、語言、文化,二戰後各項條約,難怪釣魚台紛爭時,「琉球問題」亦併同浮出臺面。不管各方如何解讀,歷史演變總是不斷的重蹈復轍,謹記教訓以人為本,我想應是當下為政之人應有的態度。
昔日登陸的地點
此時正在盛開的百合花似乎在撫慰亡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