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」是此行最主要的目的(另一個是搭嵯峨野小火車),因此以它為記述的開始,也是少數有我入鏡的相片之一....哈哈。雖然出發前已看過梅小路相關資料,不過當進入館內,看到那麼多蒸汽車頭簡直樂翻了,只能趕在兩台相機電池用罄前猛按快門拍照,最後連手機與ipad都用上場,只能說拍的不過癮。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以建於1904年的「舊二条駅」為入口,而1914年落成的扇形車庫,為主要蒸汽機關車陳列館,年代比台鐵彰化扇形車庫早五年,而館藏19輛蒸汽車頭(其中7部可動態展示)數量之多冠全日本。
在車庫前再拍一張,太太說這是我喜歡的火車當然改換我當麻豆。
整個扇形車庫共有20股車道,大部份的車道都作為蒸氣機關車靜態展示用,所以車庫的屋頂、地面都相當乾淨,並無彰化扇形車庫的油漬與柴油味道(彰化車庫還在役),只有當蒸汽車頭燃煤運作時,空氣中飄來一陣帶有煤灰的黑煙,煤灰會讓眼睛張不開。
「C11型64號」蒸汽機關車頭(上圖);由於車庫內停靠的車頭數量多,每股車道的蒸汽機關車緊臨,拍照時無縱深,僅能以拍車頭正面為主,加上相機電池快沒電,在無備用電源之下,匆忙間,19輛車頭竟也沒全拍齊。
「C11型64號」與「9600型9633號」
「1070型1080號」蒸汽機關車頭(靜態展示)
靜態展示「C59型164號」蒸汽機關車頭(上圖)
有著菊紋飾的「C58型1號」蒸汽機關車頭(上圖),表示搭載過日本天皇與皇后,或許這一層緣故,許多日本人都喜歡在此車頭前合影拍照。
靜態展示的「D52型468號」蒸汽機關車頭(上圖)
靜態展示「D50型140號」蒸汽機關車頭
靜態展示「D51型1號」蒸汽機關車頭
另一角度(仰角)可看到車庫內的集煙罩與煙囪
漏斗狀的集煙罩(連接煙囪),一看就可知道其作用,這也是彰化扇形車庫所看不到的,因此整個車庫顯得相當乾淨。
站在車庫內高台上俯看蒸汽機關車頭(上圖),也是台鐵應學習的,讓遊客可充份看到車頭各方的結構,蒸汽機關車一列排開來,有如時空倒轉回到明治、大正、昭和時代。車庫內亦有室內展示館,展示機關車頭銘版等。
「C56型160號」動態展示
與「1070型1080號」蒸汽機關車頭合影
1080號側影
正在維修的「B20型10號」是最小一部的蒸汽機關車頭
欲搭蒸汽機關車頭「C61型2號」感受一下,需另外購票(200円/人),在五百公尺的鐵道上來回往返(臨梅小路公園),由於後面加掛並非車廂,而是台車改裝的座車,所以大多為家長帶著小孩乘坐,就我而言則是喜歡蒸汽車頭駛過那樣感覺。
工作人員正在擦拭保養的「D51型200號」,後還有另一輛「D51型239號」蒸汽機關車頭。
「D51型200號」的煤車與「D51型239號」車頭
停在扇形車庫車道上的「C62型2號」蒸汽機關車頭,及與嵯峨野小火車同款的柴油車頭「DE10型1156號」,整個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就這麼一輛祡油車頭。
舊二条駅背面(緊臨扇形車庫)
進入「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」門票400円,採投幣自動販賣車票方式,再拿車票兌換入場券紀念券及解說DM,這樣的方式值得台鐵參考,雖然「舊二条駅」本身就是歷史建築,內部亦有車頭內部實體供遊客觸摸、投炭練習機,及諸多蒸汽車頭模型說明等,但說實在的,還是扇形車庫內的車頭較吸引人。
紀念券及蒸汽機關車館DM(上圖)
館內C11型車頭內部實物展示
世界最早(1829)的蒸汽機關車模型(上圖)
欲抵「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」,可由京都駅西口步行約二十多分鐘,先沿新幹線鐵道走,看到路牌指標「梅小路公園」右轉,步行約20公尺 再左轉沿JR鐵道走,沿途沒任何遮蔽,卻可見到許多型式的火車往來,到了路盡頭即梅小路公園。本以為是個普通公園,實質不然,除了有「梅小路水族館」外,大遍的綠地,模擬的森林步道與小溪,溜狗、騎車,還有為數頗多的家庭與幼兒園學生,在樹蔭下鋪布野餐,小孩在淺溪裡戲水玩沙,而不時聽到的蒸汽車頭汽笛聲,更讓人精神為之振奮,因為蒸汽車頭的動態展示路線就在公園旁邊,坐在樹蔭下就可見列車往返,這樣的環境與景像在台灣甚少見到。而回程可在門口搭乘市公車(不分段220円/人),……哈哈,太太走不動了,不過來採步行,可省去在京都駅辨別搭那線公車的困擾,又能穿過梅小路公園感受日本人生活景像,回程再搭巴士(往京都駅),簡易又輕鬆,這樣的方式值得推介給大家參考。
太太在二条駅前,在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停留約一個多小時,回程盤算著下回的鐵道旅行,嗯....現有直航四國「松山」,宮崎駿筆下《神隱少女》的道後溫泉及「少爺列車」應是首選。
梅小路公園
行駛中的「C61型2號」
市公車上路線圖